“飞”向高质量(走在前 作示范·省会长沙在行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飞地园区”成发展新名片,雨花区携手三地推进产业共兴合作共赢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多年以后,当再次踏上城南那片为之奋斗过的热土,无论是雨花区或雨花经开区的决策层,也许都会想起那年向外开辟“飞地园区”时那份坚决和勇敢。
2019年,湖南试点“飞地经济”的第6年,雨花区委、区政府、雨花经开区联合韶山高新区启动建设长株潭首个“飞地园区”——雨韶产业园,之后又阔步迈进,相继与湘潭经开区合作建设雨华工业园,与溆浦产业开发区联合打造雨溆工业园。
几年过去,城与城相依,情与情交融,3家飞地园区在几地的双向奔赴下,合作的种子发芽结果。
这个初夏的季节,雨花经开区飞地园区喜讯连连:雨韶产业园5家入园企业实现全部投产;雨华工业园建设加速,预计年底竣工;雨溆工业园已有13家企业入驻。
在“飞地经济”试点的第10年,雨花经开区探索出了怎样的一个“飞地园区”样板,又将为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怎样的雨花模式?
突围
所谓“飞地园区”,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异地通过共建或托管等方式建设工业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园区。
湖南首个飞地园区诞生于汨罗,是由长沙经开区和汨罗市政府合作建设。
与长沙经开区这类“大块头”园区相比,雨花经开区合作建设飞地园区的初衷,更多是为了解决多年来自身发展空间“先天不足”的问题。
雨花经开区批复控规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其中7.51平方公里属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范围,在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工业园区中,实属“小个头”。
小则思变。多年来,面对禀赋不足的严峻现实,雨花经开区首先在发展理念上突破。
雨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袁钊告诉记者,20多年来,园区坚持走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产业发展之路,围绕集约节约,让“寸土”产生“寸金”效应,让“小”园区实现“高”发展。
几年下来,随着大族激光、申亿精密、长步道等一批新企业和新项目落户雨花经开区,园区实际可供出让的产业用地渐显局促。
对于新发展空间的开辟,雨花经开区一直没有放弃。
“园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用好总量、用活增量,更要优化存量、提高质量。”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海波对算好土地账、生态账、长远发展账,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让一寸土地闲置,不让一方空间浪费。
腾笼换鸟向存量要空间。近年来,雨花经开区仔细梳理企业用地状况,发现部分土地利用低效,便通过洽谈收购一批、依法处理一批、推动建设一批等方式,扎实开展闲置低效用地和厂房清理整治,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88亩。
向高效集约要空间。2006年,雨花经开区率全省之先,试水工业地产标准厂房建设,向高层标准厂房要“生长”空间,向“专精特新”要高附加值。
行走在雨花经开区,只见各类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的工业地产成为园区创业者“梦工厂”、企业家的“创富地”。
目前,雨花经开区工业地产项目达22个,规划用地面积达2229亩,总建筑面积达319万平方米,培育和引进了各类企业2000余家,可孚医疗、长步道、申亿精密、普斯赛特等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这里腾飞。
倾尽所有,奋力突围。
探索
向内,雨花经开区早已使出百般解数,但仍然无法解除与生俱来的”枷锁“,如果向外开拓空间,园区的出路在哪?园区的未来在哪?
雨花经开区在彷徨中求索,在踌躇中前进。
直至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雨花经开区终于窥见前行的灯塔。
唯有走出雨花,才能发展雨花。
雨花区看见的这座“灯塔”就是飞地园区。
“雨花区位于长株潭都市圈中心位置,义不容辞要打头阵、当先锋。”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进一步阐释,雨花区将以产业协同为主导,依托“飞地园区”寻求共同利益点,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一体化;以路网协同为重点,加快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连通重点项目,盘活片区资源,带动区域发展,构建新的联动格局。
尽管此前长沙其他园区和江阴等地都探索建设了飞地园区,但模式能不能直接复制过来,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没有人能回答。
唯有出发,才能向前。
2019年10月,长株潭城市群首个“飞地园区”——雨韶产业园正式签约,由雨花经开区与韶山高新区联合打造。
整个项目总规划用地约600亩,总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亿元,分期实施,重点承接雨花经开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航天航空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产业。
此时,摆在面前的有两道难题:一是工业园如何运营建设?二是经济效益如何分配?
产业是纽带。雨花经开区提出,以产业项目为带动,按照“研发总部在雨花、生产基地在湘潭”“主机生产在雨花、配套基地在湘潭”的模式建设。
机制是核心。双方共同成立运营管理团队,探索税收分享机制,按照比例分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模式确定,机制理顺后,便是一路坦途。
一个个时间节点记录了雨韶产业园的成长轨迹:2019年12月,一期动工建设;2021年4月,一期6家企业签约入驻暨二期开工;2022年12月,二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看到希望、尝到甜头,雨花区又开启了第二家、第三家飞地园区的筹划。
2020年10月,雨花经开区与湘潭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雨华工业园;
2021年,雨花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与溆浦县结对,开展新一轮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再次选准“飞地园区”的方式,共同谋划建设雨溆工业园。
前者占地面积343亩,后者总规划用地近1000亩,发展空间瞬间扩大,雨花经开区迎来无限可能。
几年来,雨花区和雨花经开区的创新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也沿着湘江向上溯流。
联!持续推进“驻企联络员”制度,为飞地园区及产业合作企业提供用工、融资、惠企政策等全方位服务。
建!发起成立1亿元规模的长株潭科创基金,搭建涵盖助保贷、转贷基金、风补基金等系列产品的金融服务超市,为长株潭企业融资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投融资服务。
通!打通跨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对洞株路过境通道出入口进行提质改造,并开通到地铁站、城铁站等地的免费穿梭巴士,形成30分钟交通圈。
引!将雨花优质教育资源引入韶山,建设砂子塘小学,进一步提升当地教育配套水平,让人才子女就近上学。
大路宽阔,前景光明。
腾飞
日前,记者从雨花经开区管委会出发,驱车1个小时,便来到了位于韶山的雨韶产业园,产业园距离韶山高铁站、韶山高速出入口均不超过2公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14栋现代厂房已全部建成,业态丰富,既有高层、多层厂房,也有独栋和单层厂房。“首批引进的5家企业已全部投产。”唐芊里是长沙雨花经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韶山分公司商务事业部营销总监,负责雨韶产业园的招商工作,据他介绍,入园企业今年营收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湖南三匠人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主要为烟草、造纸和无纺布企业提供风干设备,是湖南中烟、云南烟业和玖龙纸业的供应商。
“此前,我们的办公、研发和销售都在雨花区,现在购买了5000平方米厂房后,团队会逐渐向韶山转移。”三匠人总经理助理梁延介绍,公司是国内唯一突破TAD穿透风干技术的企业,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梁延向记者透露,三匠人正在与国内高校合作,开发电池烘干设备,挺进新能源领域,开辟新的营收增长点。今年一季度,三匠人营收突破1000万元,实现同比上涨。
在雨韶产业园见到杨千学时,他正在车间里指导同事组装机器。作为中新智能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经理,杨千学对工作角色的变化适应很快。
原来,中新智能的主营业务以技术输出为主,直到去年11月才转向设备制造,研制激光刨槽复合机。
“以前不锈钢刨槽需要2台设备,如今我们把它集成起来,只要1台就够了。”杨千学指着眼前一台3米多长的设备说,集成后成本、占地面积比之前少一半,生产效率反而大幅提高。
“目前每个月能产6台至10台,下半年预计可以达到月产20台。”按照杨千学的计算,一个月,中新智能就能贡献600万元的产值。
临走前,唐芊里向记者介绍,后续雨韶产业园将吸引25家至30家国内外智能制造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和近300家相关联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成为省内“飞地经济”的新高地、新名片、新标杆。
几百公里外的溆水河畔,雨溆工业园拔地而起,一幢幢工业厂房在蓝天白云下格外耀眼,如今进入了正式运营阶段。
去年9月,雨花经开区、溆浦县政府在溆浦举办“三移交”“两授信”活动,首批入驻企业现场领取厂房钥匙、营业执照及优惠政策,长沙金融机构还为“共建园区”进行金融授信,集中、跨省授信金额达5亿元。
“招商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而是立足雨花和溆浦实际,挖掘本地产业资源、打造上下游协同产业链。”雨花经开区经济合作局负责人介绍了雨溆工业园的招商思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目前,雨花区已推动30家企业(项目)赴溆浦实地考察,达成意向入园企业(项目)20家;已签约落地鑫宏德科技、沃湘新能源、舒小福新材料等企业(项目)13家,总投资超30亿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3700余个。
“服装箱包是溆浦的主导产业之一。入驻园区后,我们将依托雨花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推进产线智能升级,并借助自贸试验区雨花区块的平台优势、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便利,开辟海外市场。”入驻企业湖南爱兔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晓红信心满怀,入驻雨溆工业园,看重的是溆浦产业基础和雨花区平台的叠加优势。
雨华工业园的建设也令人心潮澎湃。
当前,该园区正进入大干快上的基础施工阶段。982根预制管桩基础已全部完成施工,并完成道路结构层18000余平方米,雨污水管网3800余米,电力管道500余米,管井175个,地下室完成施工,10栋厂房已主体封顶。
用好“飞”的政策,做足“地”的文章,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中,雨花经开区正展现不凡力量,创造非凡业绩。
来源 长沙晚报
(一审:熊泊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