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
(相关资料图)
岛屿的建设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岛屿建设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共存铺就坚实的基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零碳岛”这一概念越来越火。作为上海首个可再生能源“零碳岛”,上海市崇明区横沙岛首批实施项目也已实现并网发电;海南省委、省政府与住建部决定利用三年时间(2022—2024年),共同在博鳌东屿岛创建零碳示范区,打造零碳示范样板,向全球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的台州市大陈岛新能源客船项目已经过专家论证,预计年底完工,明年旺季前投运。通过淘汰燃油汽车、推进公共交通全电化,目前大陈岛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5.6吨……然而,如何切实建设“零碳岛”,防止其徒有其名,这是致力打造“零碳岛”的地方政府和项目建设方都应思考的问题。
不容忽视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古老但又非常崭新的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图源/hellorf
做好生物多样性调查
确保岛屿建设与气候目标协同增效
“岛屿建设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否则最终将无法成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直言,岛屿的建设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寻求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平衡发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对于岛屿建设至关重要,尤其要注意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增效。 这意味着要降低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实现岛屿建设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共存铺就坚实的基础。
以海南的“海花岛”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周晋峰分析称,尽管该项目在设计上很漂亮,但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破坏了珊瑚的栖息地。最终,该项目在重金建设之后,又不得不面临花费大量资金拆除建筑以弥补生态损失的境地。由此,周晋峰强调,当前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专业化工作是工业文明的伟大之处,但也是生态文明时代所需避免的遗憾和缺陷,必须注重“综合”,讲究“系统性”。
对于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如何建设“零碳岛”项目时,周晋峰建议,进行一次生物多样性普查。“如果没有掌握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任何所谓的低碳或零碳建设都是不合适的。生态目标、生物多样性目标以及生态文明的指导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不能以牺牲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代价去实现另一个目标。譬如上海南汇东滩,为了国土绿化目标和‘双碳’目标,在不适宜进行树木种植的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实际上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在绿会和当地环保志愿者等多方持续呼吁下,中央环保督察最终叫停了这种做法。因为该项目原定的目标是错误的,缺乏高度的顶层设计和综合考虑。”周晋峰直言。
因此,岛屿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至关重要。这样做的原因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岛屿上存在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确保岛屿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的关键措施。它有助于维护岛屿的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海岛通常风力资源丰富,以大陈岛为例,年有效风速时数达7000小时。目前岛上建有34台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约6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万吨。满足自用的同时,岛上发电80%用于反哺陆地电网。对此,周晋峰提醒道,人们常常以为“风电”就是绿色能源,但恐怕未必。如果不当设计,还将适得其反,成为破坏环境的能源系统。在海岛建设中,在能源系统的设计上,特别需要注意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系统的建设通常包括海上风电和光电等技术,这些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海岛地区。然而,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例如,在建设海上风电场时,需要合理选择风力发电机的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对鸟类、蝙蝠和海洋迁徙物种的迁徙路径的干扰。此外,光电系统的建设也应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避免在珊瑚礁区域设置光伏板,以保护珊瑚及其生态功能。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和岛屿建设的需求,制定合适的规划和管理策略,才能确保岛屿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互促进、协同增效。这不仅有利于岛屿居民的生计和福祉,也有助于保护独特的岛屿生态系统,为未来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周晋峰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
以滨海湿地保护为重
在各项工作中,周晋峰发现,许多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仍然相对有限,哪怕是高学历的包括一些生命学院和林业专业的博士也一样,并不是学历越高就认识得越深刻。他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古老但又非常崭新的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中指出,人类活动和过度使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海岛的建设,人们的任务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而是要将环境和生态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在岛屿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到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例如,在关于海岛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保护和恢复周边的滨海湿地。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都属于湿地范畴。这些湿地包括沿海沼泽、红树林、湖泊、河流三角洲等,是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们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繁殖场所和食物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周晋峰如是说。
周晋峰指出,海岛周边的湿地不仅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们可以缓冲海岸带的风浪冲击,减轻风暴潮和海浪对岛屿的侵蚀影响。湿地还能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对气候调节和减缓气候变化起到积极作用。此外,湿地还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海岛周边的滨海湿地还是可持续旅游的重要资源地,譬如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周晋峰表示,“全球负责任旅游奖”是全球在可持续旅游、负责任旅游方面的最高荣誉,目前尚无来自中国的获奖者。要把海南打造成为伦敦世界旅游交易会的新交易地,把中国的生态文明旅游推向世界,把世界的旅游交易会拓展到海南举办。
周晋峰强调称,“总体来说,建设生态岛屿、保护滨海湿地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升岛屿的环境质量、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开展。这就要求,近海风电等新能源的绿色项目规划与设计,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在海岛建设中,生态、低碳与经济发展应纳入统一规划和决策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实现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增效,为未来的岛屿发展、生态健康与人居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7月下旬刊